拉阔印象 ─ 版画艺术变奏
香港文化博物馆
专题展览馆〔三〕及〔四〕
2001年5月18日 - 2001年8月31日
 
有没有想过影印、电脑打印也可以创作版画?随技术的发展,版画的制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制版方法。展览透过多位香港艺术家由1950年代至今约50幅的作品,以4个主题展示版画艺术创作的多元面貌和艺术家不同的演绎,以及不同年代香港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变迁。展览并播放艺术家亲身示范的录影带节目,观众还有机会亲手创作自己的版画。
 
展品精选

都市印象 - 景观、空间、家

不同年代的版画作品,是艺术家对城市空间、社会发展、新旧变迁、居住环境等的体会,记录了个人处身香港这地方的主观印象。


沙田(一) 沙田(一)
冯浩然
1995
新媒版 – 光媒树胶染印
51﹝高﹞x 41.5﹝阔﹞厘米
香港文化博物馆藏

冯浩然最喜爱香港郊区和市区的景物,因为这些风景能呈现出丰富的肌理和线条。“沙田(一)”的景物是他从沙田排头村步行至万佛寺途中所见的一幢破旧村屋。阳光照射在破屋之际,深深吸引了他。他随即拍下照片,透过摄影去捕捉刹那的景象,随后再利用菲林印成版画。


海山木落见家园
吴炫桦
1996
平版 –石版
106﹝高﹞ x 168﹝阔﹞厘米
香港文化博物馆藏

吴炫桦喜欢在各样有趣的生活片段中取材,从而表现她对生活的热爱。“海山木落见家园”的灵感是源自香港半山的景物。她具体地刻划了房子、花园和泳池,打破了透视的规律,使观者可以看到房内有人弹琴、睡觉,从而烘托出一种她对美好家庭生活的向往。
海山木落见家园


笼屋 笼屋
陈锦成
1998
孔版 – 丝印
38﹝高﹞ x 63﹝阔﹞厘米
香港文化博物馆藏

陈锦成选取“笼屋”为题材,作为香港社会现象的其中一个写照,以自嘲的手法表达“笼民”的无奈,他们一无所有,一生劳碌,就只剩下再无可少的内裤。唯有这“笼床”还可让他锁着梦,否则连梦也飞掉。


生活印象 - 人物、心灵、回忆

日常生活看似平平无奇,但生活的经验层面却往往是复杂多变的。社会事件、人际关系、以至个人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等都影响个人对生活的感受。版画作为生活的印记,从中可以看到一些生活的痕迹。


休息
学习
休息、学习 (上至下)
苏琼
1985-86
凸版 – 木刻
凸版 – 木刻
50.5﹝高﹞ x 45﹝阔﹞厘米 (上) 44.5﹝高﹞ x 40.5﹝阔﹞厘米 (下)
香港文化博物馆藏

苏琼借椅子为题,表达她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她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椅子本是给人休憩的一件普通家具,正由于它的存在是平凡的、必然的,所以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但在画中的世界,椅子的用途骤然改变,也改变了我们对它、对生活的一般印象和理解。


无题
廖少珍
1986
平版 – 石版
90.5﹝高﹞ x 35﹝阔﹞厘米
香港艺术馆藏

廖少珍喜以象征性的形象来比喻人性感受。“无题”就借用了蚂蚁和蚕蛹的关系,来比喻人和自然的关系。她认为人类社会像蚂蚁社群一样复杂;单独一只蚁不算是一个生命,一群蚁才算是一个生命;同样一个人也是不能单独生活存在的。
无题


京华春梦 一
京华春梦 二
京华春梦 三
京华春梦 七
京华春梦(一、二、三、七)(上至下)

黄钜雄
1987
凸版 – 水印木刻
20.5﹝高﹞ x 28.5﹝阔﹞厘米 (各)
香港文化博物馆藏

创作“京华春梦”的时候,黄钜雄刚刚从大学毕业,在找寻自己生活的路向。当时的社会繁荣璀璨,不少人以奢靡来麻醉自己,但对黄钜雄来说,一切繁华毕竟是过眼云烟。故此,他希望凭作品抒发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文化印象 - 传统、符号、身份

中国的文化传统在香港的现代艺术发展上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在过去寻根热的年代,香港人追寻中国身份、民族意识尤其热切。在版画创作上,不少艺术家就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也作了不少尝试。


红色季节 红色季节
文楼
1970
凹版 – 铜版蚀刻
45.5﹝高﹞ x 45.5﹝阔﹞厘米
香港艺术馆藏

“红色季节”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及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约在1967年间,海外和香港的知识份子掀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热,提倡回归中国文化,学习祖国传统。文楼亦投身这运动里,作品反映了他对这时代的反思和回应。


嘈吵,嘈吵,嘈吵
关晃
1972
凸版 – 水印木刻
75﹝高﹞ x 52﹝阔﹞厘米
香港艺术馆藏

现代艺术的抽象表现艺风在六十年代传入香港,一班年青香港前卫艺术家包括关晃等,受了这新艺术的启示,尝试采用西方艺术元素,配合中国文人画的精神,发展了新派水墨画及富水墨效果的西式绘画。“嘈吵、嘈吵、嘈吵”就是关晃在这期间的作品。
嘈吵,嘈吵,嘈吵


天地(六) 天地(六)
天地(六)
1991
综合版 – 拼贴及混合素材
90.5﹝高﹞ x 37﹝阔﹞厘米
香港文化博物馆藏

在“天地(六)”中,刘淑芬把香港的山景描绘成山水画幅的形象。她运用塑胶彩媒剂在纤维板上制版,透过媒剂所做成的笔触和肌理,取代了传统国画的笔与墨。她认为这是潜意识的关系,所以传统国画的花鸟、山水、树石等符号常在她的作品中出现。


艺术印象 - 意念、美学、技术

版画是一种独特的创作媒介,有些艺术家借它发挥抽象的意念,有些尝试利用它作美学的探讨,更有一些以它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进行技术性的开拓。这些作品不但表现出艺术家活泼的创意,亦展示出艺术领域无限的延伸。


层色 层色
蔡仞姿
1983
孔版 – 丝印
41.5﹝高﹞ x 47.9﹝阔﹞厘米
艺术家藏

蔡仞姿认为版画有很大实验空间,可以让她作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层色”主要是蔡仞姿对丝印油墨厚薄、浓淡和画面空间的探索。作品重构图、肌理和质感,造型简约,意图打破一般丝印的界限。


魔术眼
夏碧泉
1984
凹凸版 – 实物拼贴及不透明水彩
61﹝高﹞ x 80﹝阔﹞厘米
香港文化博物馆藏

“魔术眼”的创作源自夏碧泉看过一则新闻报导后忽发的奇想,他想像有一只像人造卫星一般的眼睛,能从太空观察地球,探索宇宙的奥秘。
魔术眼


梦者 梦者
刘国辉
1994
孔版 – 丝印布本(独幅版画)
106﹝高﹞ x 106﹝阔﹞厘米
艺术家藏

刘国辉采用了电脑绘图及丝印技术,把不同空间的画面并置,制作出一种虚幻与真实并存的错乱感觉。虚拟飞行物的空间,像刀一般划破了飞鸟翱翔的空间,令人联想到一种个人自由被强行侵夺的状况,同时亦反映个人梦想和现实的对衡。




其他展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