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春秋
香港文化博物馆
专题展览馆〔六〕
2000年12月17日 - 2001年10月2日
 
此馆的开幕主题为“家:春秋”,将不同年代、不同社会阶层的香港家居设计,一一活现参观者眼前,参观者更可以利用电脑科技自行设计家居。
 
展品精选

汽水樽的演变

虽然汽水的制造源自西方,香港早在十九世纪已开始有汽水的生产。这儿展览的汽水樽,提供了设计改良的很好例证。炮弹型汽水樽是最早期的产品,设计是把瓶子平放以保持瓶口湿润,不致因瓶口干沽而使气体泄漏;后来发明了波子汽水樽,利用波子阻塞气体外泄,而汽水则可以直立存放;到了金属瓶盖的使用,在设计上跨越了一大步,使存气效能更佳。因纸包及罐装饮品的出现,玻璃樽亦渐被时代所淘汰。


波子汽水樽 波子汽水樽
安乐汽水厂出品(香港)
1906年
24﹝高﹞x 7﹝直径﹞厘米
张西门先生借出展览



半炮弹形汽水樽
屈臣氏大药房出品(香港及中国) 1920年代
25.5﹝高﹞x 8.5﹝直径﹞厘米
张西门先生借出展览

半炮弹形汽水樽


鲜奶樽 鲜奶樽
绿宝,牛奶公司出品
1937年
17﹝高﹞x 5.5﹝直径﹞厘米
张西门先生借出展览



汽水樽
香港豆品有限公司出品
1953年
20.5﹝高﹞x 5.7﹝直径﹞厘米
张西门先生借出展览

汽水樽


喷水壶系列

这批在香港搜集所得的喷水壶,其外型和用料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制造业发展。最早期的喷壶设计突显时人智慧,改装自铁罐的造型,甚具创意;而期后改装自玻璃汽水瓶的款式流行于三、四十年代的平民区;及后染色玻璃、铜、塑胶壶,在不同时期出现,直到蒸气烫斗的面世,喷水壶便渐被取代过去。


喷水壶系列


喷水壶 (左一):几何图案外型

香港制造
1960年代
17﹝高﹞x 10﹝直径﹞厘米
田迈修博士捐赠



喷水壶:铜制 (左二)

香港制造
1960年代
16﹝高﹞x 9﹝直径﹞厘米
田迈修博士捐赠



喷水壶:手绘花卉图案装饰 (左三)

香港制造
1950至60年代
14﹝高﹞x 8.5﹝直径﹞厘米
田迈修博士捐赠



喷水壶:绿白间条子图案外型 (左四)

香港制造
1960至70年代
16﹝高﹞x 9﹝直径﹞厘米
田迈修博士捐赠



喷水壶:改装自铁罐 (左五)

香港搜集
二十世纪初
8﹝高﹞x 7.5﹝直径﹞厘米
田迈修博士捐赠



八爪鱼杯 八爪鱼杯
Gear Atelier Design Team设计
6﹝直径﹞x 7﹝阔﹞x 7﹝高﹞厘米


设计师黄美瑜喜欢研究人们最细微、最个人和最感官的需要,更擅于从生活经验中取得灵感,用诸于设计作品上,她的作品集实用和趣味于一身。这只八爪鱼杯曾获一九九七年特许设计师协会香港设计优异奖及香港设计师协会设计九八展优异奖。


座地灯

1960年代
160﹝高﹞x 35﹝直径﹞厘米
陈幼坚先生借出展览


这座地灯设计时尚,富创意,采用多个色彩鲜明的圆球组成,实为设计师的精心杰作,是座地灯款式的一大突破。
座地灯


座地灯一对 座地灯一对
珠江三角洲产品
二十世纪初
181﹝高﹞x 62﹝直径﹞厘米
罗文锦爵士捐赠


香港开埠前后,珠江三角洲的出口贸易频繁,工匠在制造这对座地灯时,特意采用了西方的主题和格调,正能反映这个情况。这对地灯,是维多利亚式和清风格的结合,突显买办的家居气派。


六屏嵌玻璃摺门
中国制造
二十世纪初
354﹝高﹞x 264﹝阔﹞厘米
潘祖尧先生捐赠


这道六面屏风华丽堂皇,而屏风顶的楣饰富巴罗克风格,设计揉合中西文化特色,反映香港上流社会兼收并蓄的品味。
六屏嵌玻璃摺门


电影“马票女郎”的家居场景(1960年代) 电影“马票女郎”的家居场景(1960年代 )

随着香港电影业的发展,银幕上的时髦家居布景是不少市民的梦想居所。这些布景混合欧美新颖的设计,家居布置洋溢一派摩登与时尚,成为日后家居设计的灵感来源。



陈湋锜先生的家居室内设计作品

这个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运用简约设计形式,单位设计着重和谐、简洁与明快,是创造广空间的好例子。作品曾获1999年特许设计师协会香港设计优异奖。

陈湋锜先生的家居室内设计作品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
香港政府出版发行
1970年代
84.2﹝高﹞x 59.6﹝阔﹞厘米
马力德先生捐赠


香港人以往一直饱受制水之困。在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人们挑水桶到街上排队轮候取水的苦况,仍然历历在目。“节约用水”这张海报,虽然只是采用双色设计,但仍可以简单直接地传递讯息。


“切勿阻塞走火通道”
香港政府出版发行
1970至 80年代
84.2﹝高﹞x 59.6﹝阔﹞厘米
马力德先生捐赠


以摄影手法作传递讯息的媒介,是七零年代政府新闻处常用的海报设计手法。刻意经营的摄影,配以海报下方的“防火”标志,鲜明突出,简洁有效。
“切勿阻塞走火通道”




其他展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