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春秋
香港文化博物館
專題展覽館〔六〕
2000年12月17日 - 2001年10月2日
 
此館的開幕主題為「家:春秋」,將不同年代、不同社會階層的香港家居設計,一一活現參觀者眼前,參觀者更可以利用電腦科技自行設計家居。
 
展品精選

汽水樽的演變

雖然汽水的製造源自西方,香港早在十九世紀已開始有汽水的生產。這兒展覽的汽水樽,提供了設計改良的很好例證。炮彈型汽水樽是最早期的產品,設計是把瓶子平放以保持瓶口濕潤,不致因瓶口乾沽而使氣體洩漏;後來發明了波子汽水樽,利用波子阻塞氣體外洩,而汽水則可以直立存放;到了金屬瓶蓋的使用,在設計上跨越了一大步,使存氣效能更佳。因紙包及罐裝飲品的出現,玻璃樽亦漸被時代所淘汰。


波子汽水樽 波子汽水樽
安樂汽水廠出品(香港)
1906年
24﹝高﹞x 7﹝直徑﹞厘米
張西門先生借出展覽



半炮彈形汽水樽
屈臣氏大藥房出品(香港及中國) 1920年代
25.5﹝高﹞x 8.5﹝直徑﹞厘米
張西門先生借出展覽

半炮彈形汽水樽


鮮奶樽 鮮奶樽
綠寶,牛奶公司出品
1937年
17﹝高﹞x 5.5﹝直徑﹞厘米
張西門先生借出展覽



汽水樽
香港荳品有限公司出品
1953年
20.5﹝高﹞x 5.7﹝直徑﹞厘米
張西門先生借出展覽

汽水樽


噴水壺系列

這批在香港搜集所得的噴水壼,其外型和用料的變化,反映了不同時代的製造業發展。最早期的噴壼設計突顯時人智慧,改裝自鐵罐的造型,甚具創意;而期後改裝自玻璃汽水瓶的款式流行於三、四十年代的平民區;及後染色玻璃、銅、塑膠壼,在不同時期出現,直到蒸氣燙斗的面世,噴水壼便漸被取代過去。


噴水壺系列


噴水壺 (左一):幾何圖案外型

香港製造
1960年代
17﹝高﹞x 10﹝直徑﹞厘米
田邁修博士捐贈



噴水壺:銅製 (左二)

香港製造
1960年代
16﹝高﹞x 9﹝直徑﹞厘米
田邁修博士捐贈



噴水壺:手繪花卉圖案裝飾 (左三)

香港製造
1950至60年代
14﹝高﹞x 8.5﹝直徑﹞厘米
田邁修博士捐贈



噴水壺:綠白間條子圖案外型 (左四)

香港製造
1960至70年代
16﹝高﹞x 9﹝直徑﹞厘米
田邁修博士捐贈



噴水壺:改裝自鐵罐 (左五)

香港搜集
二十世紀初
8﹝高﹞x 7.5﹝直徑﹞厘米
田邁修博士捐贈



八爪魚杯 八爪魚杯
Gear Atelier Design Team設計
6﹝直徑﹞x 7﹝闊﹞x 7﹝高﹞厘米


設計師黃美瑜喜歡研究人們最細微、最個人和最感官的需要,更擅於從生活經驗中取得靈感,用諸於設計作品上,她的作品集實用和趣味於一身。這只八爪魚杯曾獲一九九七年特許設計師協會香港設計優異獎及香港設計師協會設計九八展優異獎。


座地燈

1960年代
160﹝高﹞x 35﹝直徑﹞厘米
陳幼堅先生借出展覽


這座地燈設計時尚,富創意,採用多個色彩鮮明的圓球組成,實為設計師的精心傑作,是座地燈款式的一大突破。
座地燈


座地燈一對 座地燈一對
珠江三角洲產品
二十世紀初
181﹝高﹞x 62﹝直徑﹞厘米
羅文錦爵士捐贈


香港開埠前後,珠江三角洲的出口貿易頻繁,工匠在製造這對座地燈時,特意採用了西方的主題和格調,正能反映這個情況。這對地燈,是維多利亞式和清風格的結合,突顯買辦的家居氣派。


六屏嵌玻璃摺門
中國製造
二十世紀初
354﹝高﹞x 264﹝闊﹞厘米
潘祖堯先生捐贈


這道六面屏風華麗堂皇,而屏風頂的楣飾富巴羅克風格,設計揉合中西文化特色,反映香港上流社會兼收並蓄的品味。
六屏嵌玻璃摺門


電影「馬票女郎」的家居場景(1960年代) 電影「馬票女郎」的家居場景(1960年代 )

隨著香港電影業的發展,銀幕上的時髦家居佈景是不少市民的夢想居所。這些佈景混合歐美新穎的設計,家居佈置洋溢一派摩登與時尚,成為日後家居設計的靈感來源。



陳湋錡先生的家居室內設計作品

這個優秀的室內設計作品,運用簡約設計形式,單位設計著重和諧、簡潔與明快,是創造廣空間的好例子。作品曾獲1999年特許設計師協會香港設計優異獎。

陳湋錡先生的家居室內設計作品


「節約用水」 「節約用水」
香港政府出版發行
1970年代
84.2﹝高﹞x 59.6﹝闊﹞厘米
馬力德先生捐贈


香港人以往一直飽受制水之困。在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人們挑水桶到街上排隊輪候取水的苦況,仍然歷歷在目。「節約用水」這張海報,雖然只是採用雙色設計,但仍可以簡單直接地傳遞訊息。


「切勿阻塞走火通道」
香港政府出版發行
1970至 80年代
84.2﹝高﹞x 59.6﹝闊﹞厘米
馬力德先生捐贈


以攝影手法作傳遞訊息的媒介,是七零年代政府新聞處常用的海報設計手法。刻意經營的攝影,配以海報下方的「防火」標誌,鮮明突出,簡潔有效。
「切勿阻塞走火通道」




其他展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