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客家功夫三百年:数码时代中的文化传承」展览特备节目︰

1. 「数码时代中的文化遗产」研讨会

在全球化影响下,传统文化备受冲击,而数码科技成为可资利用的保育工具。是次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将会探讨在数码时代中,如何结合传统与科技,以崭新的方式去诠释、保留甚至是活化传统,以免赖以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步向失传的危机。

日期 2016年9月3日(星期六)
时间 第一节:上午10时至下午1时
第二节:下午2时至5时
地点 地下演讲室
讲者

上午环节

主持:Harald Kraemer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副教授)

主题讲者︰

赵式庆先生(中华国术总会执行董事)
邵志飞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互动媒体与电算应用中心总监)

小组讨论参加者:

邵志飞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互动媒体与电算应用中心总监)
Sarah Kenderdine教授(Director of the Laboratory for Innovation in Galleries,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 (iGLAM)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卢敬之博士(筑波大学图书资讯媒体学系副教授)
赵式庆先生(中华国术总会执行董事)
邹兴华先生(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馆长)
奥雷•伯曼先生(蛇口设计博物馆馆长)
罗诺德博士(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总监)
施润发先生(亚洲艺术文献库数码发展策划)

下午环节

主持:卢敬之博士(筑波大学图书资讯媒体学系副教授)

讲者︰

Sarah Kenderdine教授(Director of the Laboratory for Innovation in Galleries,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 (iGLAM)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Harald Kraemer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副教授)
Eric Schuldenfrei博士(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金由美博士(香港大学文学院现代语言及文化学院中国研究人文专业助理教授暨课程主任)
卢敬之博士(筑波大学图书资讯媒体学系副教授)
赵格华博士(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语言 英语
参加方法 每节名额50人。即场参加,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2. 客家功夫体验

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客家功夫已成为中国南方武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份,独树一格,极具代表性。一众客家功夫高手,将会为大家示范不同门派的徒手与兵器套路,观众更可即场跟师傅学艺,体验客家功夫刚劲强悍的特色。

日期 第一场:2016年9月10日(星期六)
第二场:2016年9月17日(星期六)
第三场:2016年9月24日(星期六)
时间 下午2时至4时
地点 一楼聚贤厅

演出/示范门派

第一场:白眉派、铁牛螳螂拳、刁家教
第二场:龙形、江西竹林寺螳螂、东江洪拳
第三场:东江周家螳螂、林家拳、青龙潭客家洪拳

语言 粤语
参加方法 每场名额30人。报名请填写报名表格(即时下载) 后电邮 (man@kungfufestival.com) 至中华国术总会。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节目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