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數碼敦煌—天上人間的故事」展覽特備節目

除特別註明外,所有節目均以粵語進行及費用全免。若有興趣參觀「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數碼敦煌-天上人間的故事」展覽,請另行購買博物館入場券。有關惡劣天氣的緊急安排,請按此參閱詳情。查詢請致電2180 8260。節目內容並不代表博物館立場。節目如有更改或取消,恕不另行通知。

節目內容

「人類的敦煌共同守望」專題講座
與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合辦

敦煌,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交通樞紐,孕育了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至今保存了西元四世紀至十四世紀的735個洞窟、2000多身彩塑、4萬多平方米壁畫和藏經洞出土但大多流失海外的5萬多件文書和藝術品,見證了中華文明與印度、希臘、波斯文明的交流融合。

1944年敦煌研究院成立,逐步形成"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不斷擴大國內外交流合作,深入探究敦煌文化,並用匠心呵護這個世界文化遺產。幾代莫高窟人肩負保護、研究、弘揚三大使命,逐步讓敦煌走向了世界,也讓世界走近了敦煌。

日期 2018年10月9日(星期二)
時間 晚上7時至9時
地點 香港大學研究生堂王賡武講堂(香港大學大學道3號研究生堂P4層)
講者 王旭東博士(敦煌研究院院長)
參加方法 名額280人,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網上報名:https://hkuems1.hku.hk/hkuems/ec_regform.aspx?guest=Y&ueid=59727
(網上報名開始時間:2018年9月20日(星期四)下午4時)
節目詳情:https://www.buddhism.hku.hk/newsevents.html
節目查詢:3917 5078 / hkucbs@hku.hk

(由於反應熱烈,節目名額已滿,現已截止報名。多謝各位踴躍支持!)

備註 講座以普通話進行。
 

「黃沙磧裏人種田-敦煌石窟壁畫中的古代社會生活」專題講座
與天籟敦煌樂團合辦

敦煌莫高窟不僅是佛教藝術的見證者,而且也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真實記錄者。莫高窟壁畫雖以佛教內容為題材,但是,如果我們揭去宗教的面紗,就會發現許多反映現實生活的畫面。因此,有人把莫高窟稱為"畫在牆壁上的圖書館"。本講座通過對敦煌石窟壁畫中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日常生活畫面的解讀,揭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古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敦煌石窟壁畫反映的古代社會豐富的文化內涵。

日期 2018年8月25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3時至5時
地點 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香港歷史博物館地下演講廳
講者 楊秀清先生(敦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理事長)
范泉先生(敦煌研究院科研處副處長)
參加方法 名額139人,先到先得,滿座即止。
演講廳將於講座開始前15分鐘開放予參加者入座。
備註 講座以普通話進行。
 

「莫高窟第61窟五臺山圖的藝術」專題講座
講者:趙聲良博士(敦煌研究院副院長)

講座介紹莫高窟第61窟的五臺山,此圖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圖中以宏大的山水構圖,展示傳說中的五臺山化現場面,還通過大量的建築和人物活動表現當時社會生活場景,可以說是一幅內容極其豐富的社會生活畫卷。

「敦煌五臺山圖像的歷史」專題講座
講者:趙曉星博士(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所長助理)

五臺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從唐代開始,五臺山被確定為文殊菩薩的道場,此時開始繪製五臺山圖並傳入敦煌。敦煌的五臺山圖像經歷了四個歷史時期,形式主要有橫卷式、屏風式和背景式。從圖像性質來看,這些五臺山圖都屬於五臺山化現圖之類,重點在於表現五臺山神異聖跡,同時反映出各個歷史時期五臺山信仰的發展狀況。

日期 2018年8月5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至5時
地點 一樓劇院
參加方法 名額320人,先到先得,報名請致電2180 8260。
(由於反應熱烈,節目名額已滿,現已截止報名。多謝各位踴躍支持!)
備註 講座以普通話進行。
已獲確認的報名人士可在講座開始前1小時,在博物館一樓劇院門外領取入場券。如於講座開始後5分鐘仍未到達一樓劇院,已預留名額將開放予即場人士補替。
 

敦煌洞窟初探
與香港敦煌之友合辦

敦煌石窟藝術精美絕倫,令人目不暇給。香港敦煌之友義工會帶領參加者欣賞展廳內的石窟藝術,並作出深度講解。

日期 2018年8月4日 (星期六)、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A 組-莫高窟第285窟
B 組-莫高窟第254窟

2018年8月18日 (星期六)、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A 組-莫高窟第285窟
B 組-莫高窟第61窟五臺山圖
時間 上午10時15分至11時15分(兩組於同一時段不同展館舉行)
地點 一樓專題展覽館三、四及五
講者 香港敦煌之友義工團隊
參加方法 每節分A、B兩組,每組名額20人,先到先得。報名請致電2180 8260。

(由於反應熱烈,節目名額已滿,現已截止報名。多謝各位踴躍支持!)

備註 參加者須持本展覽當天有效門票或博物館通行證。
 

「從敦煌的壁畫及文獻看唐代的婚姻習俗」專題講座
講者:李美賢女士(敦煌研究院特別研究員、香港敦煌之友副主席)

與香港敦煌之友合辦

在敦煌眾多壁畫及文獻當中,有不少關於古代的社會生活。透過唐代的嫁娶圖壁畫及相關的文獻,可窺見當時婚禮場面的設置,以及婚禮儀式的過程。

「從當代音樂創作看敦煌」專題講座
講者:陳永華教授(香港大學明德學院副校長及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主席)

與天籟敦煌樂團合辦

敦煌的音樂別具特色,從古至今中國音樂都不斷發展和演變,當代音樂創作經常以古韻作為原素材,使音樂能古今並存。陳永華教授將闡述當代音樂創作與敦煌音樂之間的關係。

日期 2018年9月23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至5時
地點 一樓劇院
參加方法 名額320人,先到先得,報名請致電2180 8260。

(由於反應熱烈,節目名額已滿,現已截止報名。多謝各位踴躍支持!)

備註 已獲確認的報名人士可在講座開始前1小時,在博物館一樓劇院門外領取入場券。如於講座開始後5分鐘仍未到達一樓劇院,已預留名額將開放予即場人士補替。
 

「盛唐之音—敦煌藝術與唐代樂舞」專題講座
講者:趙聲良博士(敦煌研究院副院長)

與天籟敦煌樂團合辦

唐代的寺院是廣大民眾的文化及娛樂空間。在寺院中可以欣賞到一流的繪畫、雕塑、書法作品,及音樂舞蹈的表演。在與佛事相關的活動中,除了禮佛的供養音樂外,也有音樂舞蹈,甚至宮廷音樂的表演。趙聲良博士將闡述唐代敦煌壁畫中豐富的樂舞形象,讓觀眾從中認識中國唐代樂舞史。

「千年餘韻—從敦煌壁畫看絲綢之路上的音樂文化交流」專題講座
講者:張元林主任(敦煌研究院敦煌學信息中心主任)

與天籟敦煌樂團合辦

在敦煌石窟壁畫及藏經洞中保存了不少古代音樂文化的圖像資料及古代樂譜、舞譜資料。這些資料讓我們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如何沿著絲綢之路相互交流和融匯。張元林主任將概括介紹敦煌壁畫中的音樂圖像資料,並通過與絲路沿線其它地域同類樂器的形制比較,講解敦煌壁畫中最常見的琵琶和箜篌等幾種樂器的傳播與變化歷程。最後,結合敦煌壁畫中樂師的演奏方式和樂隊陣容,展示敦煌音樂文化融合東西方「多元性」的一面。

日期 2018年9月30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至5時
地點 一樓劇院
參加方法 名額320人,先到先得,報名請致電2180 8260。

(由於反應熱烈,節目名額已滿,現已截止報名。多謝各位踴躍支持!)

備註 講座以普通話進行。
已獲確認的報名人士可在講座開始前1小時,在博物館一樓劇院門外領取入場券。如於講座開始後5分鐘仍未到達一樓劇院,已預留名額將開放予即場人士補替。
 

「天籟敦煌—淨土梵音」音樂會
與天籟敦煌樂團合辦

是次音樂會共有七首樂曲。當中三首是別具敦煌特色的名曲:《敦煌新語》、《西域隨想》和《龜茲舞曲》。其中《龜茲舞曲》中描繪的龜茲樂更是由西域所傳入的胡樂之一。新創作的樂曲則運用了「古譜入音,古曲新詮」的處理,當中包括古曲《陽關三疊》和敦煌琵琶古譜《長沙女引》和《慢曲子心事子》。同時,為了向已故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致敬,樂曲中特意引用了饒公於敦煌琵琶譜中的研究實例,藉此表揚饒公對敦煌學的貢獻。

音樂會中最後一首樂曲《天籟》正是表達作曲者對敦煌壁畫中極樂世界的想像,亦是樂團的主題音樂。天空中不鼓自鳴自由飄舞、飛天穿梭於樓閣之間、平台上伎樂演奏悅耳的音樂、舞伎隨著美妙的旋律翩翩起舞,呈現出一派靈動的氣氛。作曲者希望透過音樂將壁畫立體化,令觀眾仿佛置身壁畫中的極樂世界一樣,感受深層次的敦煌韻味。

日期 2018年8月26日 (星期日)
時間 下午3時至4時30分
地點 一樓劇院
演出 天籟敦煌樂團
參加方法 名額320人,先到先得。報名請致電2180 8260。

(由於反應熱烈,節目名額已滿,現已截止報名。多謝各位踴躍支持!)

備註 已獲確認的報名人士可在音樂會開始前1小時,在博物館一樓劇院門外領取入場券。如於音樂會開始後5分鐘仍未到達一樓劇院,已預留名額將開放予即場人士補替。
 

敦煌音樂初體驗
與天籟敦煌樂團合辦

敦煌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中西往來的要衝。在敦煌壁畫中有關音樂題材的洞窟多達200多個,記載了不少中國音樂的發展歷程。是次教育專場將會介紹敦煌的音樂和歷史,並展示古樂如何走進當代,以及如何與現在的中國音樂融合。透過樂師示範、樂曲解說及互動遊戲,讓參加者認識敦煌文化和瞭解中國音樂。

日期 2018年9月22日(星期六)、 2018年9月29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3時至4時
地點 一樓聚賢廳
示範導師 天籟敦煌樂團
參加方法 每節名額60人,先到先得。報名請致電2180 8260。

(由於反應熱烈,節目名額已滿,現已截止報名。多謝各位踴躍支持!)

備註 已獲確認的報名人士,如於活動開始後5分鐘仍未到達聚賢廳,已預留名額將開放予即場人士補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