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九色鹿本生故事


(請點擊以放大圖片)

 
 
   
圖一 圖二



莫高窟第257窟 西壁
北魏
常書鴻 臨摹
 

九色鹿本生故事主要宣揚佛教「施恩行善必得好報,忘恩為惡必遭嚴懲」的觀念,亦是莫高窟唯一以動物為主角的本生故事畫。這個故事僅見於莫高窟北魏第257窟,是據三國時代吳國人支謙翻譯的《佛說九色鹿經》繪製。

故事講述了九色鹿(釋迦牟尼的前生)救起溺水之人,但溺人見利忘義,到宮廷告密,並帶領國王前往獵取鹿角及皮毛,九色鹿毫無懼色,向國王控訴溺人忘恩負義的惡行。國王深受感動,下令全國禁捕九色鹿,而溺人則因違背誓言而全身生瘡受苦。
 

觀賞亮點

人物刻畫 (圖一)
 

畫師善於通過細微動靜去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例如畫師特意不按《佛說九色鹿經》所記載九色鹿面對國王時是跪拜,反而畫出昂首挺立、慷慨陳詞的九色鹿,突顯人性中不畏強暴的一面;國王低眉俯首聆聽九色鹿的陳述,表現出憐憫和關懷之情。

在溺人向國王告密的情節中,王后一手搭在國王的肩上,媚態十足,她左手放膝上,手指輕輕翹起,腳掌外露,看似上下擺動,表現出洋洋得意、胸有成竹的神態。
 

色彩運用 (圖一)
 

畫中的色彩運用亦富裝飾性,全畫以土紅色為底色,有深厚沉穩的效果。屋宇、車馬主要以不同顏色交替。前方的一排山石則用石綠、赭紅、白、黑幾種顏色交錯染出。在畫的空隙裡,又以白色或綠色的花草點綴其間,豐富了全畫的裝飾效果。
 

馬的描繪 (圖二)
 

畫中黑、藍、白三匹馬,有著中國古代畫馬喙尖腹細的特徵,畫中所繪的馬匹雖然彎腿細蹄,但看上去牠們卻筋骨強健。馬匹雙耳直豎,馬頭被緊勒於胸前,似在噴鼻刨蹄,有脫繮昂首奔前之狀。藍色的馬更是畫師的奇思創作,在現實中並不存在。此屬敦煌早期本生故事畫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