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潮香港60+」展覽特備節目
除特別註明外,所有節目均以粵語進行及費用全免。節目內容並不代表博物館立場。有關惡劣天氣的緊急安排,請按此參閱詳情。節目如有更改或取消,恕不另行通知。查詢請致電2180 8260。
節目內容
昔日節目
瞧潮香港流行文化︰菠蘿油與鏡 節目重溫 
因應疫情關係,講座將改以網上分享形式進行,並於香港文化博物館YouTube頻道首播。
藉由「菠蘿油與鏡」的隱喻,三位專研香港流行文化的講者,包括吳俊雄博士,張志偉博士及曾仲堅博士,將透過電視、電影、音樂等載體,分享他們不同年代的流行文化故事,繼而探討香港流行文化的獨特性和那些年的轉變。
日期 | 2022年4月9日(六) |
時間 | 中午12時下午1時30分 |
主持及嘉賓 | 吳俊雄博士(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名譽副教授、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委員)、張志偉博士(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及曾仲堅博士(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
首播平台 | 香港文化博物館YouTube頻道 |
瞧潮廣東歌︰今期流行不流行 節目重溫 
是次「瞧潮廣東歌:今期流行不流行」特備節目,將從當代音樂人的創作經歷,以及從學者的文化研究角度,透過不同世代的分享與對談,探討「流行」在當代的意義。
年輕音樂人勞嘉怡(Yuki Lovey)、歐陽德輝及純音樂樂隊Durian and Friends將於節目中重新演繹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也會與觀衆分享他們的音樂創作。Serrini(梁嘉茵博士)和朱耀偉教授則會從文化及學術研究的層面展開討論,豐富大家對廣東歌的認識及想像。
日期 | 2021年12月18日(六) |
時間 | 下午2時30分至5時15分 |
地點 | 一樓劇院 |
音樂分享歌手/樂隊 | 勞嘉怡(Yuki Lovey)、歐陽德輝及Durian and Friends |
對談嘉賓 | 朱耀偉教授(香港大學香港研究課程教授及總監,香港人文學院院士)及梁嘉茵博士(Serrini,本地唱作歌手,香港大學文學與文化研究博士) |
參加方法 | 無須預先報名。 劇院將於活動開始前15分鐘開放予參加者入場,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
對談環節直播平台 | 直播節目已結束,多謝支持。 |
備註 | 確實現場名額將視乎屆時的社交距離措施而定 |
香港文化博物館 x 香港電影資料館 「瞧潮香港60+」電影放映及映後談系列
為配合全新常設展覽「瞧潮香港60+」,香港文化博物館與香港電影資料館合辦一連四場電影放映及映後談,與觀眾回顧不同類型的香港電影,包括喜劇片、文藝劇情片、動作片,以及新浪潮時期的電影。
《黃飛鴻》(1991) 電影分享對談 節目重溫
因應疫情關係,現場電影放映將會延期舉行;嘉賓對談講座將以網上分享形式進行,並於香港文化博物館YouTube頻道首播。
吳俊雄博士(梁款)及何思穎先生(Sam Ho)將從美學、文化及歷史等角度解構《黃飛鴻》。電影講述李連杰飾演的黃飛鴻深感晚清積弱不振,於是偕徒弟化解危機,重整秩序。徐克導演成功重塑黃飛鴻形象,在第十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同時奪得最佳導演、最佳動作設計、最佳剪接及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首播日期 | 2022年3月12日(六) |
首播時間 | 中午12時至下午1時15分 |
嘉賓主持 | 吳俊雄博士(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名譽副教授、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委員)、何思穎(資深電影研究者、前香港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博物館專家顧問) |
首播平台 |
《父子情》1981 節目重溫
《父子情》榮獲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獎。影片藉着一段樸實的父子家庭故事,細緻地描繪出兩代人的分歧與情感,即便父親對兒子嚴詞厲色,卻同時不離不棄,令人動容。傳承自五十年代粵語片的寫實風格,《父子情》活現香港六、七十年代的低下層家庭生活,吳俊雄博士(梁款)及何思穎先生(Sam Ho)將與觀眾一起解構這部新浪潮電影。
日期 | 2021年12月11日(六) |
時間 | 下午2時至5時30分 |
地點 | 一樓劇院 |
映後談嘉賓主持 | 吳俊雄博士(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名譽副教授、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委員)、何思穎(資深電影研究者、前香港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博物館專家顧問) |
參加方法 | 無須預先報名。 劇院將於活動開始前15分鐘開放予參加者入場,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
映後談直播平台 | 直播節目已結束,多謝支持。 |
備註 | 確實現場名額將視乎屆時的社交距離措施而定 |
《倩女幽魂》1987 節目重溫
《倩女幽魂》(1987)以《聊齋誌異》中的女鬼聶小倩(王祖賢飾)和書生寧采臣(張國榮飾)人鬼殊途的情誼為主線,揉合了創新特技和拍攝手法,結集浪漫、恐怖、武打、喜劇,打破一貫的鬼片風格。
曾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獎的潘恆生(潘Sir)是當年《倩女幽魂》(1987)的攝影師,他將親臨是次映後談分享拍攝心得。吳俊雄博士(梁款)及何思穎先生(Sam Ho)亦將從改編文學經典,以至電影的視覺美學和配樂方面,與觀眾一起細味這套經典文藝片。
日期 | 2021年11月13日(六) |
時間 | 下午2時至5時30分 |
地點 | 一樓劇院 |
映後談主持及嘉賓 | 吳俊雄博士(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名譽副教授、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委員)、何思穎(資深電影研究者、前香港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博物館專家顧問)、潘恆生(《倩女幽魂》(1987)攝影師) |
參加方法 | 無須預先報名。 劇院將於活動開始前15分鐘開放予參加者入場,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
映後談直播平台 | 直播節目已結束,多謝支持。 |
備註 | 確實現場名額將視乎屆時的社交距離措施而定 |
《家有囍事》1992 節目重溫
提起香港1990年代的經典賀歲片,你會想到哪一套電影?
《家有囍事》(1992) 圍繞常滿(黃百鳴)、常騷(張國榮)、常歡(周星馳)三兄弟的感情鬧劇展開。一衆演員的演出既搞笑又溫馨,電影中的「無厘頭」對白反映出當時香港的生活和文化,使人印象深刻。
今次映後談除了由吳俊雄博士(梁款)及何思穎(Sam Ho)主持之外,更特別請到在電影中演活了「金絲雀」的陳淑蘭(蘭子),與我們分享當年拍攝賀歲片的種種趣事!
日期 | 2021年10月23日(六) |
時間 | 下午2時至5時30分 |
地點 | 一樓劇院 |
映後談主持及嘉賓 | 吳俊雄博士(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名譽副教授、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委員)、何思穎(資深電影研究者、前香港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博物館專家顧問)、陳淑蘭(著名演員) |
參加方法 | 無須預先報名。 劇院將於活動開始前15分鐘開放予參加者入場,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
映後談直播平台 | 直播節目已結束,多謝支持。 |
備註 | 確實現場名額將視乎屆時的社交距離措施而定 |
網上直播導賞團
【宅遊 • 香港文化博物館】
「瞧潮香港60+」:流行音樂與電台廣播篇
香港的流行音樂及電台廣播業創意無限,為全球華人帶來一首又一首的流行經典。香港文化博物館再次聯同活現香港舉辦網上導賞團。歷時一小時的導賞團將於2021年10月26日(星期二)中午12:00舉行。館長將帶領你參觀「瞧潮香港60+」,細說昔日香港流行音樂及電台廣播業的發展。導賞團更特設問答環節及互動遊戲,參加者將有機會贏取精美紀念品。立即報名吧!
日期 | 2021年10月26日(星期二) |
時間 | 中午12時至下午1時 |
講者 | 吳雪君女士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 |
費用 | 免費 |
網上直播連結 | 直播節目已結束,多謝支持。 |
備註 | 互動遊戲及問答環節只供早前已報名出席Zoom視像會議的參加者參與。 |
【宅遊 • 香港文化博物館】
「瞧潮香港60+」:電視電影篇
博物館全新常設展覽「瞧潮香港60+」已於7月28日開幕,透過逾一千件展品展示香港流行音樂、電影、電視及電台廣播節目的發展。
今次博物館再度與活現香港攜手合作,特別推出網上導賞團系列,由館長帶領你穿梭香港流行文化六十年,重溫香港電視電影的發展歷程。網上導賞團特設問答環節及互動遊戲,參加者或有機會贏取精美紀念品。立即報名,與我們一起回顧香港流行文化的傳奇故事!
日期 | 2021年9月14日(星期二) |
時間 | 中午12時至下午1時 |
講者 | 吳雪君女士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 |
費用 | 免費 |
網上直播連結 | 直播節目已結束,多謝支持。 |
備註 | 互動遊戲及問答環節只供早前已報名出席Zoom視像會議的參加者參與。 |
「瞧潮香港60+」講座系列
「經典電影《英雄本色》的獨特美學」
《英雄本色》(1986) 是其中一套香港經典電影,由吳宇森執導,一場風格化的槍戰場面盡顯殺手浪漫而傷感的情懷,拍攝手法為人稱道。講者雷志良先生曾任《英雄本色》的美術總監,是次講座將與觀衆分享當年為《英雄本色》擔任美術指導的經驗,以及電影製作期間的點滴。
日期 | 2022年6月11日(六) |
時間 | 下午3時至5時 |
地點 | 一樓劇院 |
講者 | 雷志良先生 (資深電影美術總監) |
參加方法 | 本節目已結束,多謝支持。 |
備註 | 確實現場名額將按屆時社交距離措施而定 |
「麻雀 — 文化的使者、創作的泉源」
「打麻雀」(或稱打麻將)是香港普羅大衆的消閑娛樂。即使現今科技發達,實體遊戲息微,麻雀仍然是香港市民在農曆新年及打風日子不可或缺的好節目。麻雀在港產電影、電視、音樂中也是常見的主題,連許冠傑早年也曾以此爲題推出了歌曲「打雀英雄傳」。大家有否想過麻雀牌也可以是文化的使者、創作的泉源?講者將和大家分享麻雀的起源和流傳,各地千奇百怪的麻雀牌設計,以至麻雀文化 x 科技所洐生的文創產品、歌曲、電影及電子遊戲。
日期 | 2022年5月21日(六) |
時間 | 下午3時至5時 |
地點 | 一樓劇院 |
講者 | 陳麗喬博士(文創品牌聯合創辦人、建築師) |
參加方法 | 本節目已結束,多謝支持。 |
備註 | 確實現場名額將按屆時社交距離措施而定 |
「從圖像看戰後香港的大眾娛樂」 節目重溫 
二次大戰後,香港人口急劇增加,經濟發展迅速,當時市民的生活和大眾娛樂,與今天有很大的分別嗎?是次講座嘉賓講者鄭寶鴻先生將透過珍貴的歷史圖片、剪報、明信片、懷舊明星相片等,冀能作一回顧式的概述,從衣、食、住、行,以及消閒娛樂等方面,探視1945年至1970年代初的社會面貌。
日期 | 2021年8月14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3時至5時 |
地點 | 一樓劇院 |
講者 | 鄭寶鴻先生(博物館專家顧問) |
參加方法 | 無須預先報名。 現場名額約300人*,先到先得,滿座即止。 |
網上直播連結 | 直播節目已結束,多謝支持。 |
備註 | *確實現場名額將按屆時社交距離措施而定 |